找到相关内容1102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戒律宏传概论

    色心为体,故论说云口业者,非直音声,要以心力助成,身业亦尔。论其身口,乃造业具,非善恶体,如无心杀人,不得杀罪、故论云:「是三种业,皆但是心,离心身口业。若解色为业体,十四种色,悉是,非...洁身自好行解相应之少数大德外;而大多数一般庸行者流,受戒既未如法(指普通言),受后又不参师,茫所禀,若大海之舟,所归趣。故上焉者,入丛林数载,任一事半职,即可充一寺之主持;下焉者,则流身应赴,作...

    苇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5562871.html
  • 律学大纲导言

    匮财,娱游情业,婾食靡衣,既令德,又非时习,耻辱俱至,丑声载道。」(西域二)非出家之人,尚且如此,况佛陀弟子,以修心修身为务者乎?故当论学发达时,而律学亦随之继长增高。佛陀在世时,褒奖迦叶头陀苦行...比丘矣!然此所谓「戒智」,则绝非「卧地而名持戒——非业,岂得名持。」(行事钞)宣师亦有主戒学胜于定慧,其言最有深义,曰:  心为生欲之本,灭欲必止心元,止心由乎明慧,慧起假于定发,发定功非戒不弘,...

    芝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062897.html
  • 禅法要义

    拔,令其出不善处而安置于善处之中,是名“菩萨饶益有情静虑”。另外该论说静虑还有六种、七种,共十三种。“言六种者:一者善静虑,二者变化静虑,三者奢摩他品静虑,四者毘钵舍那品静虑,五者于自他利正审思惟...、寻唯伺、伺的次第而修,最终生于色、无色界中,是“世间禅”;若依蕴处界三科、苦集灭道四谛等法修习,厌三界苦,欣涅?乐,破人我执,断烦恼障,出世解脱,得离系果者,名“出世间禅”;若依一切法进行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363318.html
  • 《百喻经》及其故事研究

    ) 涅盘寂静 235  三、 中道思想236  (一) 苦乐中道 236  (二) 有无中道 237  (三) 断常中道 237  (四) 中道 238  四、 业报轮回239  (一) 十二因缘...,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 《福盖正行所集经》宋·日称等译,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 《菩提资粮论》龙树菩萨造、宋·施护译,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 《注维摩诘经》后秦·释僧肇撰,大正藏第三十八册  《俱社论》唐·普...

    洪梅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463671.html
  • 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》“中有”相关议题之探究——以“中有救度”为核心

    产生的背景与《大毘婆沙论》必须处理中有问题的原因  一、十四与轮回主体在部派时期的诤议  二、“三世实有、法体恒常”的义理诠解  三、三世实有与因果观奠定了中有的存在:  第三章、《大毘婆沙论》的...意成  2、求生  3、食香  4、起  第二节、中有存不存在之问题析论  一、分别论师主张三界皆中有的理由,以及应理论师的攻破  (一)造无间业,堕地狱,其中无间  (二)过难证  二、应理论师主张...

    颜建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3763683.html
  • “平常心是道”的禅学思想

    州云:“还可趋  向否?’:泉云:“拟向即乖。”州云:“不拟怎知是道?”泉云:“道不  属知,不属不知;知是妄觉,不知是。若真达不拟之道,犹如太  虚,廓然洞豁, 岂可强是非也!”州于言下顿悟。 ...“平常心是道”的禅学思想  邱 环   内容提要:平常心是道是马祖的主要命题之一,指的是在心中已经消除了造作,是非,取舍,断常,凡圣等等观念,而融合于世的“念”、“不执著”、“所得”、“所...

    邱 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3163722.html
  • “平常心是道”考辨

    是道。”州日:  “还可趣向否?”泉日: “拟向即乖!”州云: “不拟争知是道?”泉  云:“道不属知,不属不知;知是妄觉,不知是。若真达不疑之  道,如大虚廓然洞豁, 岂可强是非也。”州于...般若多罗记达磨云:震旦虽阔别路,要假侄孙脚下行。金鸡解衔一颗米,供养十方罗汉僧。又六祖能和尚谓让日: 向后佛法从汝边去,马驹蹋杀天下人。厥后江西法嗣布于天下, 时号马祖焉)。始自建阳佛迹岭,迁至临川。次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3263723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后感(下)

    ,浅、深又如何能论定呢?   佛经记载,佛陀对于某些问题,采取不回应,不表态,所谓“说”的态度。〔87〕当时对于那些问题有研究的“外道”,其所问难道不广?所论又岂不深?但是,后代佛子津津引以为说道...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后感(下)  陈平坤  三、“修道次第”的根本和枝末   从有些事物“空”,但有些事物“不空”——“实有”,到主张一切事物皆是“缘起”,都“自性”(所以是“空”)的中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163822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的思想

    智慧;念时不仅是用口念,而且要心口相应(注15),可见这是修行的方法。他把「摩诃」解释为广大的心量,如虚空有边,没有一法可得,因为自性真空。可是《坛经》又提醒我们,不要认为是空就以空心静坐而成空(...於纪元五二七年到达中国,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。他的思想源头是根据四卷本的《楞伽经》;北宗神秀的弟子净觉所集的《楞伽师资》,就是介绍从印度禅传承到中国禅的系统,也可以讲这是北宗禅,是以《楞伽经》的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963968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的基本思想和禅学意义

    所以相即,乃是基于空、有的辩证统一。  惠能在论及“摩诃般若波罗蜜”的含义时说:  何名摩诃?摩诃者是大。心量广大,犹如虚空。若定心禅,即落。空能含日月星辰、大地山河;一切草木、恶人善人、恶法善法...在内,所有禅法都没有脱离传统意义的禅定,未能摆脱印度坐禅冥想的影响。“东山法门”虽有若干创新,但在实践中仍坚持净心、念佛、坐禅。《传法宝》说,道信教导弟子“努力勤坐,坐为根本”;又说弘忍“昼则混迹驱...

    潘桂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763975.html